现代化的港口是开放性经济的“桥头堡”,更是区域核心竞争力之一。经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常州港录安洲港区一期工程码头昨日正式对外开放,配套的查验监管设施、办公业务网络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及边检营房等同时投运。 市领导王伟成、戴源、陈伟昶、韩九云、严国强和市政府秘书长赵忠齐参加码头对外开放仪式。 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录安洲港区一期工程于2006年12月开工建设,多用途码头总长454米、宽34米,设计年吞吐量260万吨。自今年3月试运营以来,已实现吞吐量超过百万吨,其中标准集装箱1.7万件。 “录安洲港区一期工程码头对外开放,是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中的一件大喜事。”市长王伟成在致辞中说,常州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运输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近年来常州公路、铁路及航空运输建设的步伐都很快,录安洲港区一期工程码头如期建成开放,为常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他感谢各级各部门为此付出的辛勤努力,并对边检、国检、海关、海事全部进驻联检大楼办公,做到现场监管视频传输实时化,办公、业务操作电子网络化,港口口岸通关一站式、一门式服务的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王伟成表示,目前港区还只有两个五万吨级码头,要进一步得到提升,关键是找准定位。常州港要立足为上海港、太仓港提供配套、补充、服务和喂给,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对企业的服务,尽快扩大吞吐量,进一步兴港兴市。 据悉,录安洲一期工程码头试运营以来,已引进了中海集团、中远集团、中良海运、福州明发海运、山东烟台海运、重庆集海、重庆外运等船舶公司来港开展业务。同时加强与太仓港的合作对接,将开设台湾直航班轮;酝酿开通到上海港的内支线,货物可中转到达世界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