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招商网-常州投资项目综合信息平台
English | 日本語 | RSS订阅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投资常州 > 正文

加快一核八园建设范燕青调研科教城武进区高新区

作者: 来源:常州日报 日期:2011-11-09 人气: 标签:
 10月2日、4日和7日,市委书记范燕青先后前往科教城、武进区和高新区,专题调研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情况,听取明年发展思路汇报。范燕青强调,全力建设“一核八园”是常州“十二五”实现总量增长、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全市上下要始终高举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大旗,聚焦政策、聚焦产业、聚焦资源,立足长远,加快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闯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不断增强常州的综合竞争实力。
  加快推进“一核八园”建设,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围绕这一目标任务,科教城、高新区、武进区抓紧谋划、紧张工作,各项建设顺利推进。目前,科教城入驻研发机构及高科技企业数累计达373家,研发人员8060人,签约园区的海归创业团队110个。今年以来,科教城与全市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53项,合同总额1.4亿元,达产后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130亿元。高新区加快创意、光伏、生物医药和新能源车辆四个专题园区建设,创意产业基地和天合光能今年销售均可突破百亿,新能源车辆和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洽谈和推进等工作也在有序开展。武进区以“规划为先、人才为本、项目为王、企业为主、创新为魂”,围绕LED、风电、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功能新材料四个专题园区,明确规划编制、拆迁安置、基础设施、项目引进、平台建设、人才培训等工作序时进度。目前47个项目进驻园区,预计今年企业总数达80家,营业总收入超百亿元。
  对科教城、高新区、武进区集中精力全力建设“一核八园”取得的初步成效,范燕青给予充分肯定。他同时指出,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各地在战略高地、运作机制、服务方式、聚焦特色等方面的竞争异常激烈,创新之路的探索异常艰难,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埋头苦干,全力以赴把“一核八园”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实。
  范燕青指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是全市“十二五”发展的最重要抓手,要站得高、看得远,除了要实现总量的快速增长,更要实现结构调整、向上攀升。胜负的关键,在于能否在科技创新上走出一条新路来。“一核八园”建设要以先人一拍的胆识、背水一战的勇气,认真谋划安排明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和目标,真正实现“源于高新区、高于高新区、快于高新区、新于高新区”。
  范燕青强调,“一核八园”是全市发展的“特区”,科教城作为“特区中的特区”,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和催生先进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不断增强“溢出效应”。二要敢于先试先行先干,通过大建设、大发展,进一步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探索健康、持续、赢利的运作机制,更好更多地吸引人才和科研机构。三要认真筹划安排明年工作,重点抓好江南现代工业研究院等重大项目建设,抓好微型电动汽车、网络计算机等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加大对融资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补偿和退出、中介服务等探索力度,加快形成系统规范的产学研运作、管理和服务新机制。
  高新区和武进区,要认真对照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12项指标,切实做到:一是进一步理清思路、认准方向。高举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大旗不动摇,聚焦政策、聚集资源、聚焦产业,通过招商选资促进加快发展,通过招才引智实现裂变发展。二是抓紧当前,立足长远。在抓项目、聚人才、造环境上狠下功夫的同时,加快集聚有发展前景和爆发力的企业、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毫不动摇,一抓到底,抓出实效。三是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努力破解各种要素资源制约,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探索管理、服务、人才、专题园区与科教城联动发展等新机制,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四是研究发展策略,抢抓发展先机。各专题产业园区既要各显神通,齐头并进,也要根据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实际,梯队推进,为今后20年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五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在平台建设、载体建设、服务管理、重大项目、企业上市、人才引进等方面全力以赴探索创新之路,抢占产业制高点。
  市领导戴源、沈瑞卿、王成斌和市委秘书长常青参加调研。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