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要和谐,“村官”要廉洁。由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开展的“村官”廉洁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迈出了坚实步伐,其经验做法日前得到了江苏省纪委的总结推广,并作为2005年度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奖给予表彰。 背景:“村官”腐败是破坏农村社会和谐的“毒瘤” 据市纪委监察局统计,从2001年至2004年,各辖市(区)共查办违纪违法案件2350件,其中村级党员干部违纪案件达363件,占17.2%。“村官案件”极易导致群体上访事件,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农村干群关系,已成为破坏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毒瘤”。 为此,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高度重视加强农村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着力构建村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夯实农村和谐发展的基础。 教育:筑牢“村官”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老婆,快把人家孝敬来的东西收起来。”“亏你说得出口,别忘了你还是个党员干部,大家都看着你呢,别头脑发昏了,赶快退回去……”这是钟楼区举办的廉政文化进农村纳凉晚会小品《廉内助》的一个片段。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系列活动,通过开设廉政格言一条街、开展廉政文艺汇演、设立廉政讲坛、组织廉政知识竞赛等活动,将廉政文化渗透到农村干部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文化氛围。 抓住全国在我市农村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的契机,引导教育农村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利益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监狱建立了“警示教育基地”,去年以来先后有2万多名农村党员干部在“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利用冬训,组织农村干部开展党纪法规和农村政策培训,不断增强法纪观念。溧阳市组织编写了《村级廉洁工程警示教育读本》和《农村党纪法规实用手册》赠送给村干部。武进区从去年开始,计划用三年时间在村级干部中开展以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勤廉为百姓,清风暖万家”主题活动;举办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电视报告会;组织“清风颂”书画竞赛活动,并在各乡镇巡回展出,2万多名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参观了书画作品,收到较好教育效果。 制约:规范“村官”权力运作行为 建立健全村民选举制度,切实把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拥护的人推选出来担任“村官”。去年全市291个村全面实行了“两推一选”,选举村党支部委员,有11个村采取了“海选”方式,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素质高的年轻人脱颖而出,成为老百姓信服的“新生代”村官。 基于群众最关心的是村委会财务问题,大力推行村账镇管制度,认真搞好审计监督,提高财务透明度,严格报销制度,从源头上堵塞了漏洞。金坛市推行“村官”报帐、群众签字制度,每一张单据和票证都由群众选举的民主理财小组逐项审核,方可列支入账。 针对村务公开不彻底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会议、民主管理、村务管理章程和村规民约等制度,并对公开时间、内容、形式、程序、地点等作出规范,各村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了固定的村务公开栏、意见箱,有的还设立了举报电话和主任接待日、咨询日,还通过广播、“明白纸”、召开会议等形式,及时公开村务,接受群众监督。 建立《村主要干部述廉评廉考廉制度》,由群众对述职述廉人员的德、能、勤、绩、廉和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测评打分。对问题比较突出、群众有反映的村干部实行诫勉谈话。此外,我市还建立了《村主要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等制度,初步形成了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 成效:“村官”廉洁工程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 据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于宪平介绍,通过实施“村官”廉洁工程,村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依纪依法办事能力得到提升,去年共受理村组干部的信访件104件,同比下降36.92%;立案查处村干部52人,同比下降31.3%。村级民主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各项工作日趋规范。各镇、村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了一系列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制度,加强了对村干部行使职权的全程监督,进一步规范了村干部行为,使村级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化。 农民群众说村官廉洁工程,讲白了就是“村民幸福工程”。各行政村围绕壮大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兴办实事,村干部以实际行动让经济社会和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泽广大百姓,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政治社会稳定,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切实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