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小康的建设进程中,如何建成人民群众认可、老百姓得实惠、不含水分的真正小康?4月10日、11日,市领导范燕青、戴源、孙国建、居丽琴分别对我市环保、卫生、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调研。市委书记范燕青在调研时要求,要城乡统筹,打胜全面小康攻坚战,全面提高常州市民幸福指数。 4月10日上午,市领导范燕青、戴源、孙国建在实地查看了东关桥、青洋桥、长新桥、德胜河桥、厚余桥5个水质检测断面后,指出水环境达标事关全局,要提高认识、找准原因、齐抓共管,为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标打下坚实基础。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由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天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环境噪声污染达标区覆盖率、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四部分指标组成。目前,我市在前三项指标中已取得高分,因此提高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就成为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全市纳入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水域功能区水质考核的断面有33个,涉及21条河流。各辖市、区在市环保部门的监督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已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整治工作。如武进区去年一年就关停147家小化工、小印染企业,今年还计划关停300余家。 市委书记范燕青首先肯定了全面小康进程中环保工作所作的贡献。他指出,在看到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推进水环境整治的同时,还要看到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将水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到底。为此,范燕青要求各地各部门统一认识、统一步调,为水质综合好转打下坚实基础。不能为达标而达标,而要全力追求“全面达标,群众得益,人民认可”;要实实在在,真抓实干,以民为本,充分认识到实施水环境治理既是推进“两个率先”、加快“富民强市”的需求,又将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最佳人居环境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范燕青还提出要以区为主、部门配合、环保监督,确保33个断面的水质环境逐一好转,并为最终实现全面小康作出积极努力。 10日下午,市领导范燕青、戴源、居丽琴首先来到钟楼区西仓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于1999年的该站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大功能为一体,去年全年门诊超过8万人次,在小病治疗、慢性病预防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范燕青高兴地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工作做好,就是“三个代表”的体现。在120红十字急救中心新大楼的指挥调度中心,范燕青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对我市急救能力名列全省前茅感到十分欣喜。市领导随后来到市三院门急诊病房综合大楼、市儿童医院门急诊病房楼和市一院门急诊大楼现场,详细询问了建设进展情况,对市三院“做精做强专科,大力发展综合,努力建设有专科特色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思路调整给予了肯定与鼓励。 范燕青指出,近年的卫生发展步伐相当快,在人才培养、技术水平提升等方面成效显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取得可喜进展。卫生的行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卫生事业的基础也更加扎实。范燕青强调,卫生事业重在广覆盖、强基础,要让人民得益,群众满意,体现出党和政府的宗旨所在。当前尤其是要针对社区、农村的困难群众,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他指出,当前要积极推进卫生现代化,高标准、高质量、低成本地建设好重点医院尤其是骨干医院的建设,确保在全国同类医院中的领先地位。要积极进行探索与改革,多进行分析调查,多加强对比研究,对卫生事业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宣传与引导,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行风建设,站在患者角度积极降低医疗费用,让老百姓充分看到卫生取得的成绩,对卫生有客观而正确的理解。 4月11日下午,市领导范燕青、戴源深入薛埠、茅麓等茅山老区乡镇,实地考察提高农民收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情况。 在与镇、村干部进行座谈时,范燕青指出,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就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的工作中,既要加快步伐,更要有序推进,注重招商选资,努力保护好老区的山水资源;要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产品档次,帮助农民走向市场,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接轨;要做好农村社保工作,巩固、发展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真心实意为农民办事;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稳妥实施“三个集中”,真正做到使农民愿意、满意,让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和提高;要深入开展好“党员进老区”扶贫活动,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能够惠及广大农民,建设不含水分的小康。 同时,范燕青还殷殷嘱咐参与座谈的镇、村干部,要脚踏实地,安心工作,全力带领广大农民致富。范燕青说,市委、市政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要靠基层干部去落实,也必将从基层干部的工作中得以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