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国内首家警用空间信息技术实验室在常州市公安局揭牌。实验室将重点运用计算机、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GPS)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开展警用空间信息技术在应急防控、犯罪分析、警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发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优势,建立符合实战需要的创新警务解决方案,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该实验室由常州市公安局、江苏省公安厅指挥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江苏警官学院、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6家单位联合组建,集合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高校、企业、公安部门的权威技术专家成为实验室成员。常州市公安局作为实验室建设管理主体单位,警用地理信息平台项目曾荣获国家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GIS金奖、江苏省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常州还是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和全国PGIS平台首批示范城市。
目前实验室已配套4个重点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已被列为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视频GIS平台与突发公共事件感知系统、公安部重点研究计划项目的犯罪时空分析系统以及省、市科研项目PGIS派出所综合应用平台、智能指挥调度平台等。依托这些项目将重点破解视频监控资源规划整合管理问题,将智能化视频分析技术与GIS技术相结合应用,创新图侦技术手段;破解信息采集多、反哺应用少的问题,利用社会面数据资源关联比对,提示基层民警工作重点;破解指挥手段分散、预案实际操作难的问题,建立预案应需可变、指挥手段集中的智能化指挥调度体系。这些项目预计2013年可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据悉,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公安部门就开始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十一五”期间,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警用空间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模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犯罪时空分析、犯罪制图、智能指挥调度、新型移动警务等应用需求还处于探索阶段。
公安部科信委专职副主任谢毅平认为,江苏省公安厅警用空间信息技术实验室的成立,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与交流平台,建立了产学研用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并成为解决方案和应用产品的孵化基地,对于我国警用空间信息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具有非凡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