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9日隆重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分析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研究部署“十二五”时期扩大开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会议提出,要按照“立足常州,依托江苏,服务长三角,对接海内外”的开放思路,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对外开放与转型升级相结合、经济国际化与基本现代化相结合,以推进企业国际化为核心、产业国际化为导向、园区国际化为重点、城市国际化为基础、人才国际化为支撑,全力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全球要素配置力、城市对外影响力,努力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对外开放示范区。 市委书记阎立作重要讲话。 市长姚晓东作工作部署。 市领导邹宏国、戴源、张春福、韩九云、蔡骏、贾宝中、张耀钢、王成斌、尚建荣、方国强、史志军出席会议。 阎立指出,作为沿海先行开放地区,对外开放始终是常州发展的重大法宝,始终是我市竞争优势所在、发展活力所在。近年来,各级各部门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坚持招商选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集聚生产要素与提升创新能力并重,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开放型经济实现了大跨越、大提升,同时还推动了思想理念、政府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贸易摩擦频繁,投资壁垒增多,相互借重、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特征更加明显。常州的土地面积不到全省的5%,人口密度却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仅靠自身的力量和资源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有效利用国际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靠国际化提供动力、增创优势、拓展空间。 阎立指出,全市上下必须树立全新的对外开放理念,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对外开放,以经济国际化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要牢固树立“常州以外就是外”的开放理念,在各个产业领域、经济体制、市场环境和市场意识、精神文化、社会发展等领域全面开放。今后一个时期,要全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拼劳力”向“拼技术”、“拼火力”向“拼耐力”、“拼苦力”向“拼实力”转变,重点在“扎根”“接轨”上下工夫。“扎根”,就是要通过营造一流发展环境,让外商外资安下心来、扎根常州;“接轨”,就是要健全电子政务、电子口岸、大通关、外商投诉处理等服务机制,加快外经贸管理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同时支持优势企业主动参与国内外投资贸易规则、技术标准等制定,增强我市对外开放的主动性和竞争力。 阎立强调,当前我市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现代化建设的攻坚期,开放型经济发展也到了紧要关口。面对保增长和促转型的双重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以更大的气魄、更实的举措,突出“五大重点”,把对外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是大力推进企业国际化。以推动本土企业国际化、促进外资企业本土化为重点,加快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各级各部门要像抓招商引资那样抓外贸工作,尽快扭转外贸下滑势头,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集聚创新资源,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扶持企业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拓展境外发展空间,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国际化。以招商选资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尽快突破总投资超5亿美元、10亿美元的重大制造业项目,着力引进为制造业配套的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创新、科技应用推广服务、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体系。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培育特色产业的经验做法,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集聚国内外资源要素,举全市之力培育壮大智能装备产业和以碳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 三是大力推进园区国际化。要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国际化的视野、理念和模式,加快推动各级开发园区“二次创业”,从纯粹的产业开发区向现代化新城区转变,从一般园区向专题园区、生态园区、科技6园区转变,从依靠政策优惠向增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优势转变,从规模扩张为主向营造功能特色型竞争优势转变。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园区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公共服务等功能,提升园区对海内外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对各类产业的承载力。进一步深化园区体制机制创新,使园区体制机制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国际惯例的要求。 四是大力推进城市国际化。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高水平建设功能完善、出行通畅、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精品城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教育国际化、医疗卫生国际化。借鉴世界城市建设先进理念,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又彰显城市独特个性,将人文精神与城市建设理念相融合。加大对外推介力度,创新对外宣传方式,不断提升常州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是大力推进人才国际化。把人才优先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大力培育和引进一大批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全面的知识结构、敏锐的创新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继续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以最优的政策争抢人才、最优的机制支持人才、最优的服务留住人才。全力以赴促进本土人才国际化,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对留学生、大学生的创业扶持力度,助推各类人才在常州创新业、创大业。 阎立最后强调,要加强统筹,整体联动扩大对外开放。各级各部门既要狠抓当前,奋力拼抢,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又要着眼长远,坚持不懈,推动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市要进一步营造高效规范的政务环境、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谐包容的人文环境、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打响“开放常州”的城市品牌。各地区要加强政策落实的协调配合,认真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该细化的措施要细化,该下放的权力要下放。开放型经济的成绩,将作为评价辖市区和相关部门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奖惩、调整使用的重要依据。 姚晓东指出,分析我们县域经济的差距、开发园区的差距、产业层次和产业特色的差距,归根到底,是对外开放的差距。开放型经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正越来越凸显。全市上下必须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在开放和竞争中求进步、谋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抓住外部环境中的有利机遇,不断壮大我市的经济实力。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确保资金早兑现、企业早受益,咬定目标、集中精力、倒排进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就做好当前开放型经济工作,姚晓东强调四点意见: 一是招大引强,实现利用外资量质齐升。确保今年完成注册资本超3000万美元制造业项目30个以上,加大“以外引外”“以民引外”力度,大力引进境外风投、创投、种子基金等投资基金,精心组织招商活动,确保我市利用外资在全省的位次不降低、份额不减少。 二是强攻突破,打好外贸稳增长攻坚战。年初确定的外贸目标绝不能动摇。采取“一企一策、一业一策”等方式,推动重点企业出口稳步增长。引导和支持企业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完善营销网络扩市场、参加展会抢订单、向总部争份额,大力培育外贸新增长点。 三是外经带动,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推动具有较强综合实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国际化经营业绩突出的企业对外投资设厂,支持企业收购发达国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知名品牌和营销网络。重点扶持软件、运输、创意、文化、旅游等服务贸易发展。 四是创新发展,推进开发园区转型升级。按照“做强南北、突破金溧、提升中心城区”基本思路,加快推进开发区新一轮建设发展。常州高新区要巩固提升全省第三位次,武进高新区要早日进入全省前十强,金坛、溧阳开发区争取进入省级开发区前二十位,天宁、钟楼和戚墅堰开发区要建成“创新、生态、精品、商务”集聚区和“环境一流、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区。推动开发区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会议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经济国际化、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和《常州市开发区综合竞争力评价考核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并表彰了2011年度开放型经济先进地区和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