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招商网-常州投资项目综合信息平台
English | 日本語 | RSS订阅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投资常州 > 正文

常州“四轮驱动”推进文化大繁荣

作者:admin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期:2013-03-09 人气: 标签:
文化立人、文化化人、文化为人。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城市,常州近年来始终把主流文化作为主基调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不断增强的“文化软实力”,持续打造“常人尚文、常人尚学、常人尚德”的特色品牌,演奏出一阕声部众多、铿锵激越的常州“文化交响乐”。
  精品迭出 文艺生产曲高和众
  近年来,常州从满足大众精神文化新需求出发,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作环境,高扬主流文化,借力全国艺术人才资源讲述“常州故事”,极大地促进了文艺“作品”向“产品”、“精品”的转化,走出了一条守正与创新并举的新路,精品创作百花齐放、竞相繁荣,在三个方面形成了突破:
  金牌率先破十 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常州共有电影《秋之白华》、儿童剧《留守小孩》、广播剧《君子史良》等三件作品获奖,加上往届入选的七件,使得常州成为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总量率先破十的地级城市。
  县区异军突起 金坛市的儿童剧《留守小孩》和武进区的广播剧《君子史良》同步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为均衡常州精品生产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呈现全面繁荣 舞剧《格桑花·茉莉花》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省政府为歌舞剧院记集体二等功并通令嘉奖;长篇评话《常州白泰官》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故事集《茅山兵魂》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此外,一大批“文以载道”的优秀文艺精品纷纷涌现,电影《秋之白华》“叫好又叫座”,囊括中国电影全部重要奖项,票房及收益3100万元;原创交响锡剧《天涯歌女》创下江苏戏曲史上多个第一,第一次在全省公开海选演员,第一次跨院团、跨省市合作……常州道德讲堂上的歌曲《公民道德歌》被全国许多城市的道德讲堂引为经典,广泛传唱;《华罗庚》《刘海粟》《盛宣怀》《辛亥革命中的常州人》等常州爱国名人电视纪录片均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目前,一部直面文化传承与非遗保护主题的电视连续剧《青果巷》又在拍摄中。
  常州的精品创作,立时代潮头,奏响了文化最强音,践科学发展,传递了无限正能量。
  文化惠民 甜蜜民生幸福生活
  城市精神,文以化之;城市品质,文以铸之。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常州始终将推动文化惠民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
  公共文化设施持续升级 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构建了城区“15分钟都市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城乡居民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来的便利;启动市科技馆、美术馆、新图书馆建设,现代传媒中心、报业传媒大厦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在江苏率先建成并开放电视图书馆,推进城区街道社区信息共享工程按新标准建设。
  惠民文艺演出日趋繁荣 2009年,常州率先在全省推出“幸福广场”群众文化周周演,至今已累计演出1100多场,惠及群众500万人次。小剧场阵地天天演、非遗文化展演、社区流动演和文艺百花艳社区等,每年演出逾千场,受众超过百万人次,形成了一个没有围墙的“文化大舞台”。2012年又启动“社区天天乐”,将原本市、区、镇(街道)三级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拓展深入到第四级,全市开展了4000场活动,各类社区特色团队300余个,每年都新增一大批专业创作人员、专业表演团队和各类专业文化志愿者,常州文化建设的成果传递到了龙城的每一个角落。
  创建国家历史名城如火如荼 围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常州正积极推进大运河申遗,实施青果巷、前后北岸等历史文化街区及名人故居的保护、修缮和利用。全面启动历史文化名城创建软件工程建设,实施《常州文库》《常州通史》《常州历史名人大辞典》等书籍编辑出版、运河文化研究、常州清代文化高峰研究、季子文化研究等一批软件工程项目。
  “幸福常州的文化表达”在龙城大地越酝越浓,越播越广。
  体制改革 迸发澎湃创新活力
  近年来,常州坚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推动文化繁荣的强大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激发文化发展的内生力量。
  在推进体制改革中培育市场合格新主体 到2011年上半年,常州已全面完成11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任务。改革后,常州文艺院团以更加灵活的机制,加强与旅游、演艺等企业的合作。其中金坛锡剧团大胆尝试“公司化改革、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改制新模式,编创的“校园三部曲”(《少年华罗庚》《飞吧·大雁》《永远的雪梅》)赴全国各地演出5000多场,受众达500多万人次,充分展现了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活力。
  在转变政府职能中构建文化管理新体制 常州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统一管理和统一执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扫清体制障碍。2007年常州将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版权等部门整合组建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局;2008年又率先整合了文化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监督检查的各类执法队伍,设立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支队。综合执法的“常州模式”成为江苏乃至全国文化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的经典样板。常州已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在加强资源整合中构建文化发展新机制 常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两台合一”,并率先推进制播分离改革,进行市场运作。亚细亚影视制作公司完成了电视连续剧《战斗的青春》,电影《邓稼先》、《秋之白华》,纪录片《盛宣怀》等多部作品。江苏卡龙动画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称号,目前正积极做好上市准备工作,力争成为江苏省动漫上市第一股。
  体制改革充分释放了常州文化产业的活力,增强了常州文化发展的张力,更凸显了常州文化精神的魅力。
  产业突进 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面对着资源、环境和激烈竞争的多重压力,常州全市上下创新探索,突破重围,以一条富于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开拓了全新的格局。
  加大政府扶持,统筹规划文化产业发展 2009年至今共投入专项扶持资金2.5亿元,对重点创意企业重大项目、公共服务平台、中介服务机构等给予重点扶持。2012年常州会同交通银行常州分行合力打造文化特色银行,进一步打通文化企业融资路径。
  做强特色品牌,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常州确定以动漫游戏业、影视传媒业、文化旅游业、工艺美术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会展业等6大行业为主,演艺娱乐业、创意设计业、出版发行业等3大行业为辅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和扶持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已形成重点文化产业项目50多个(投资超10亿元的达20个),总投资额超600亿元。常州文化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中华恐龙园——淹城春秋乐园——环球动漫嬉戏谷”由北至南的线状分布。
  做优载体平台,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常州整合动画产业基地、软件园和中华恐龙园三大资源,形成融创意产业孵化、休闲旅游、文化消费为一体的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已聚集创意企业近400家,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又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全力打造常州科教城创新基地、国家动画产业西太湖基地、常州现代传媒中心等7大特色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2012年4月,常州国家广告产业园成为全国首批九个国家广告产业园之一。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动漫会展,“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动漫艺术周,2012年,艺术周签约金额达50亿元。
  注重科技创新,开拓文化产业新兴业态 常州顺应科技发展,大力推广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如赞奇科技公司“赞奇文化云”技术,应用于新兴文化产业需求的3D渲染领域,打破了国外在规模化3D渲染领域的技术垄断。久久广告有限公司打造的“互动智能广告机”,是国内领先的基于人脸识别系统的广告智能终端。2012年5月,常州率先成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常州文化产业在插上“金融”与“科技”的翅膀后,一幅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美丽画卷正向大家强势展开……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