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招商网-常州投资项目综合信息平台
English | 日本語 | RSS订阅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投资常州 > 正文

建设卫生城市造福常州市民天宁发动夏季总攻

作者: 来源:常州日报 日期:2011-11-09 人气: 标签:

  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迎检工作步入冲刺阶段,中心城区之一的天宁,正全力交上满意“答卷”。
  七月流火,一场环境卫生的夏季总攻势,正在天宁每一条大街小巷激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该区投入重兵、全员发动,切实巩固来之不易的创卫成果。
  “看重的不仅是保住一块牌子。”天宁区委书记汪永健这样表态。在他看来,此役更大的目的是探索“大城管”新模式,尽可能为老百姓多办实事,真正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一张卷帘门贴上500张小广告”,再难也要改!
  受益于全市成功“创卫”,天宁的生活环境、城市形象和品位近年来大幅提升。但由于老小区和城中村多、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因素,创卫迎检依然是块硬骨头。
  博爱路机电一条街,一直是城市乱张贴的集中区,前段时间检查人员晚上发现,一张卷帘门上居然被贴上了500多张小广告,视觉污染极大;一些道路上,无证摊贩、夜排档、占道临棚打起游击;城管队员人均管理面积达1.27平方公里,多是流动人口大的难点地区……
  变压力为动力,坚决不拖全市后腿。天宁区逐层立下军令状,把创卫迎检作为全年重点工作来抓。强化城郊结合部的综合整治,消除环卫保洁的“盲区”;强化违章建筑的清理整顿,完成拆危的序时进度;强化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美化老小区、老道路的环境;强化全天候的巡视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强化争先创优的考核机制,激发责任单位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副区长、区爱卫办负责人魏敏表示,对照全面小康指标,环境质量指标依然是“短板”,“创卫是个契机,我们必须背水一战。”
  “环境好了,走在路上也精神”,全民皆上阵
  “现在环境卫生好了,走起路来也精神。”浦南市场一家水暖器材店的老板娘告诉记者,以前店铺门口常被乱摆乱卖的堵塞,店前果皮蔗渣遍地。近期有关部门加大力度整治,整条路干净了、交通顺畅了,生意也好做多了。
  这是该区环境面貌改善的一个缩影。截至上月底的统计数字显示,经过前段时间的大力整治与改进,共清除卫生死角259处,清运垃圾6053吨,取缔占道经营1810处,增设垃圾桶400余只,印发宣传资料2万余份……让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公共卫生的成果。
  从区领导、机关干部到普通市民,天宁上下拧成一股绳。区政府领导以及39个部门的328名干部全部下沉一线“挂职”夏季爱国卫生监督员;城管、卫生、工商等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群众自觉投身其间,争当维护文明卫生环境的“志愿者”,一些“老大难”问题顺利地一朝解决。
  “一把扫帚管到底”,探索长效机制
  探索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是天宁此役的最大命题。以前由于资金、人员等客观限制,环境整治“重建轻管”较为普遍,往往导致回潮现象,造成了资源浪费,群众也有意见。
  随着创卫迎检的不断深入,天宁一个个城市管理的“金点子”成了日常管理的“老规矩”。坚持环卫保洁包干制,各类市场和道路做到“一日两扫,整日保洁”;坚持“门前三包”责任制,87条道路的6800家单位全部签订责任书,并上墙公示;坚持单位挂钩负责制,“一盘棋”分解到各部门、街道及社区(村),全天候值勤清扫……种种行之有效的“硬指标”确保了城市面貌“青春长驻”。
  不仅要做真正持久的民心工程,也要探索出一种性价比高的操作模式。在天宁环卫处,和平路、博爱路等17条骨干道路实行每天17小时的保洁制度,“一把扫帚管到底”,使日产垃圾的清运率一直保持在100%。这种操作方式正在被各地借鉴。
  “结合新的城市规划,今后老小区整体改造等都要体现实用、持续,最大限度地惠民。”天宁区区长蒋自平这样解读长效机制。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