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常州网10月18日电:承载着常州城市功能的定位,肩负着天宁率先发展的使命,寄托着百姓对于小康生活的希冀,在青龙这片炙手可热的土地上,大规模动迁、大手笔建设如火如荼…… “不破不立。如果说拆旧建新是天宁实现率先发展的‘牛鼻子’工程,那么动迁更是青龙发展的第一突破口。要切实加快推进动迁,更要做到平安动迁,和谐动迁。”区长蒋自平的一席话无时不在激励着青龙人。今年1—9月份,青龙已完成动迁18.22万平方米,其中常焦路、经济适用房、龙城大道整治、“八路八口”整治等重点市政工程的动迁就达10.67万平方米,占到总量的59%。 动迁,这个“天下第一难”,在这里变成了和谐的新乐章。 动迁:给群众明明白白的交待 青龙街道党工委的负责人,曾参与红梅公园敞扩建工程的动迁,对动迁的理解简单而透彻:红梅公园动迁之所以创造了常州动迁史上的“天宁速度”,其关键就在于公正、公平、公开。 青龙村高家塘动迁居民高某,因对拆迁补偿有怀疑,就来到街道动迁办查询其他居民的拆迁补偿账册,接连比对了同地块的3户人家,还不相信,又要求看了其他村动迁居民的材料,这时的他已哑口无言,怨气、怀疑顿时烟消云散,心悦诚服地签订了拆迁协议。 青龙也正是以纯朴、实在的手法,生动演绎着阳光下的动迁:全街道一个动迁补偿安置政策,一以贯之,一贯到底;所有动迁居民的房屋面积、家庭人口、安置房源上墙公示;所有动迁居民的安置房源由当事人抽签决定,由公证处现场公证…… 不感情用事,却带着感情做事。10月11日本报报道中提到的陈先生,是此次常焦路建设工程道路南侧的最后一个动迁户,此前街道工作人员多次与其协商未果。对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10月12日,邀请区动迁办、法制办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专门围绕陈先生的拆迁问题进行协调,对照拆迁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了依法有情补偿。陈先生夫妇深感满意,当即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 群众的合法利益、合理要求要维护,无理要求则绝不松口。在经济适用房动迁地块上,有50平方米老屋的动迁对象张某现住上海,漫天要价,“要么还我两套90平方米的安置房,要么让我重新建造。”街道动迁工作人员在多次邀其协商但毫无进展的情况下,依法定程序,由国土部门下发通知,责令其限期交回土地。张某慑于法律,最终还是按照规定的安置补偿标准签约。这件事在青锋村动迁居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一碗水端平,不让老实人吃亏,这种明明白白、没一点猫腻的拆迁,我们服帖。” 动迁: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福成村的动迁居民李某,家中三口人,原住房面积近120平方米,在此次动迁中,对照青龙的拆迁补偿办法,他无需再贴几个钱就购得了青龙苑90平方米和130平方米两套安置房。对此,开心的老李还算上了自己的“小九九”:一套房子自己住住,另外一套用来出租,给家里增加了收益。像老李这样的动迁居民,在青龙可说是比比皆是。 拆旧为建新,建新为发展,发展为人民。在拆旧与建新的辩证关系上,青龙街道看来,“拆”是为城市着想,“建”是为百姓造福,只有将改善城市面貌与提高群众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拆迁安置才能顺民意,达民情,暖民心。 翻开青龙的拆迁安置政策,在《常州市征地房屋拆迁安置及地上附着物补偿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又作出了适度调整。不仅在人均安置面积上有了提高,而且独生子女家庭还可以照顾一个人口的安置面积;不仅在安置房建安价格上有所降低,而且在入住的相关收费上,物业管理费分房入住时暂不收费,电梯第一次建设费由街道承担……在青龙拆迁安置政策的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的是让利于民的人文关怀。 不仅如此,为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青龙街道还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对各年龄段的人员分别予以一次生活补助、实行政府保养或纳入城镇社保体系等,最大程度地解决征地拆迁居民的后顾之忧。 弱势群众在动迁中更得到了特别的关照。动迁居民姚某一家三口,三张残疾证,考虑到其家庭的特殊困难,街道决定优先为其提供一套90平方米青龙苑的安置房,其余一套130平方米的安置期房届时交付。姚某激动地连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这样的拆迁,我们从心底拥护。 动迁:得到了居民真真切切的理解 在青龙动迁办,有这样一份申请:“为了便于青龙纺织工业园建设用地,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经我小桥头村河南的全体村民集体讨论,按现有街办拆迁安置政策,要求自愿提前拆迁小桥头村河南的房屋。恳请上级领导给予批准为盼。”落款是洋头桥村委第九、十一、十二村民小组53位居民的签名。如此识大体、重大局的村民让所有人感动。 青龙灯头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赵建良,今年碰到三次动迁,常焦路建设,拆到了他的一部分厂房;龙城大道景观整治,拆了他的整个下属厂;就连他自己建造的一套500平方米的别墅也被拆掉了。即使这样,每次动迁他都是坚决服从,带头签约,甚至是自己动手拆。 在此次破纪录的柳墅村的整体动迁中,第十村民组长姚焕荣学习宣传拆迁政策,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配合动迁工作组人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这种既为青龙赢来发展,又为老百姓带来实惠的拆迁,作为一名村民组长,理应走在群众前面。” 回味动迁,青龙街道动迁项目负责人深有感触:拆迁毕竟不是买小菜,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群众的理解、配合着实让我们感动,为了这样的群众,我们动迁人员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事实上,动迁工作人员那种忘我工作的精神,也极大地触动、感染着动迁群众。街道动迁办人员曾经一个月连续27个晚上加班至深夜,直倦得白天走路直打晃;青龙村妇女主任姚志燕身怀六甲,仍坚持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柳墅七组动迁工作组长杨建中,由于劳累过度导致慢性咽喉炎发作,但他宁愿晚上去医院也不愿耽误正常工作…… “拆迁就是要体现‘百姓利益为先’,在群众为城市建设作贡献的同时,让他们同时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真正做到动迁让组织放心,安置让群众满意,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探索和努力。”天宁区委书记汪永健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