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得以实施,自主品牌有望成为最大受益者 卫金桥 参加“两会”的许多自主品牌汽车公司的代表和委员都怀着兴奋的心情期待提了多年的议案——“两税合并”税收方案能够在本次会议上获准通过。长期以来,两税之间的巨大差异成为诸多行业争议的焦点,而种种信息表明:“两税合并”实施已经步入倒计时。 2006年12月24日,旨在对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的“两税合并”议案——企业所得税法草案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按立法程序,草案将提交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如果通过,将在2008年1月1日实施。 超国民待遇的今与昔 自1994年中国实行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开始,外资企业就拥有了“超国民待遇”,而十几年来,内资企业一直期待着能与外资企业在税率上平起平坐、公平竞争。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吸引外资,中国一直给予外资企业10多种税收优惠待遇。国内现行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外资企业享受24%或15%的优惠税率,内资微利企业享受27%和18%两档照顾税率。而且,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名义税负为15%,实际税负水平为11%;而内资企业名义税负是33%,实际税负为23%,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更高达30%,两者相差10多个百分点。 这种对内外资企业税收上的严重不公平,使得国内企业难以提高自身竞争力。不过,去年以来,随着国家酝酿调整关于合资公司和内资企业之间长期不合理的税收差异,在我国企业中存在着两套企业所得税法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写。 2006年12月24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举行,在本次会议中,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被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首次审议,由于草案的核心指向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但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将实行20%的照顾性税率,同时对老外资企业实行3~5年的过渡期。2006年12月24日,“两税合并”首次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将提交200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政协委员、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更是多年来每次参加“两会”必提“两税合并”提案,这次他也不例外,李书福在政协会议上明确表示,“我的提案不是为吉利而提,也不是为了汽车而提,它所包含的是全行业,不光是汽车业。”在李书福看来,“两税合并”的改革,将关系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平等竞争问题,外资企业和中资企业的平等竞争问题。去年“两会”期间,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在其《对自主品牌政府不能只喝彩不落实》的提案中,对国家相关政策中关于税收政策放在了重要位置。 自主和合资博弈 “两税合并”将对目前实施多年的税收政策产生巨大的影响,以汽车行业为例,一旦“两税合并”方案实施,对于目前合资汽车公司和自主品牌汽车公司的利润将产生此消彼长的局面。 从目前的汽车市场看,在华获取利润已经成为多数国外汽车及零部件集团的重要来源。目前,合资汽车企业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大半江山,“两税合并”后,此类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将由15%调整到25%,而内资汽车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将由33%降至25%。包括长城、哈飞、奇瑞等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均表示“两税合并”应该是中国汽车“翻身”的一个机会。 2005年1月12日此后不久,54家在华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向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书面意见,要求延长税收政策优惠期,对中国要实行“两税合并”,表示了不同意见。他们纷纷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两税合并”可能影响外资引入的担忧,“两税合并”的草案最终搁浅。 不过,对于即将通过实施的两税变革,记者就“两税合一”的传言向多家跨国公司询问,这些跨国公司的发言人均谨慎地表示“目前无法评论”,以“具体细则未出台”为由拒绝发布观点。不过,不少专家认为,一旦税收政策发生较大的调整,不排除跨国公司对长远的投资计划进行调整,“目前,随着印度近来的崛起,印度开始威胁中国的投资地位,一旦中国的税收政策对外资公司不利,不排除这些跨国企业会转移投资。”昨天,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说。 不过,更多的专家认为改变税收政策是大势所趋,不会根本性改变中国的投资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认为,“如果采用25%的统一税率,将非常也有利于中国内资汽车企业的发展。而那些进驻中国的各大跨国汽车企业集团也不会因为这区区10%左右的税率,而放弃他们已经并将继续在中国获得的丰厚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