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国第一条年产3万平方米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生产线,在常州二维碳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标志着石墨烯正式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这是石墨烯产业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碳时代的正式来临。借力石墨烯,西太湖畔将全力打造碳材料产业高地。”区政协副主席、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党工委书记王友东如是说。 锁定碳材料 缘定西太湖 先进碳材料被认为是有望引发电子工业革命的产业。石墨烯、富勒烯、碳纤维、碳纳米管等先进碳材料,在超级计算机、光子传感器、航空制造、风力发电、海洋钻探等领域都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1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师昌绪等专家曾积极呼吁“材料先行”。相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国内先进碳材料将有上千亿元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节能、低碳、绿色、环保,囊括这些特点的先进碳材料产业正符合西太湖的产业定位。”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主任石旭涌表示,在西太湖片区深厚的产业基础上,发展先进碳材料,有利于培养区域核心竞争力。 据悉,经过多年时间培育,西太湖片区材料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常州市“一核八园”之一——新材料产业园落户于此,国内最大的碳纤维材料应用企业鹰游集团等高科技企业也集聚于此,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原院长冯冠平教授也专门带领团队在此建立了石墨烯科技产业园,并担任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的名誉院长。 “发展先进碳材料产业将促进常州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高速发展,推动常州电池、风电叶片、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涂料、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生物医药等相关产品的优化升级,提升产品全球竞争力。”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原院长冯冠平这样说道。 2012年春节,西太湖片区产业发展又迎来了蝶变的重要契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考察西太湖后提出,西太湖不能光靠生态休闲,要借助第八届中国花博会等契机,划出5平方公里左右的科技产业园区,吸纳和集聚创意文化等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至此,打造以碳科技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在整个武进乃至常州范围被广泛认可。因为,以先进碳材料产业为突破,常州将打响独树一帜的产业名片,完全有可能打造出继苏州纳米、南京软件、无锡物联网、泰州医药之后,江苏又一个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产业名片。 放大新产业 锻造核心力 2011年10月18日,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旨在搭建石墨烯材料及其应用的科技创新平台、技术转移平台、企业孵化平台、创业投资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为国内外本领域科技人才和团队开展研发测试、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项目、创办科技企业提供服务。 时隔半年之久,江苏格瑞石墨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完成注册,为石墨烯产业的培育、量产及做优做强提供了强大的资本支持。 为了推动以石墨烯为先导、以先进碳材料为支撑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还加大招商力度,不断完善延伸材料产业门类,建立各类专业材料生产基地,并夯实了材料产业发展的平台。先后创成了“省级新型工程材料特色产业园”、“江苏功能新材料产业集群”、“江苏省新材料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平台;成功建设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全国首家石墨烯研究院)、省级阻燃材料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性能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多个新材料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累计拥有(含在建和建成的)各类孵化、加速载体面积接近100万平方米;2012年园区“技术中心”——西太湖国际智慧园创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江苏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已累计引进创新创业团队59个,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选9名。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发展,目前,西太湖新材料产业园已集聚了包括安格特、天常玻纤、南方卫材、碳元科技、神鹰碳素等龙头在内的新材料企业54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3家,超亿元企业12家,间接上市企业1家、后备企业6家),初步形成了以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先进碳材料等为重点的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 站上新起点 擦亮新名片 近日,随着国务院的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重点发展先进碳材料、科技金融和高端商务服务的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被正式纳入规划。 “这既是整个片区发展的机遇,也是产业提升的契机,我们将积极学习规划、研究规划、落实规划,努力在产城融合发展上走出一条新路。”王友东表示。 据悉,围绕《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西太湖已经有了清晰的发展目标和建设时序。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建设西太湖碳科技产业园,创成江苏省碳材料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强化产业创新共性平台建设上,围绕先进碳材料产业,加快建设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和江南碳谷科技园,积极引进相关的大学大院大所等研发机构;在加强创新资源开放配置上,强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积极推进中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升格为部省合作共建园区;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上,依托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这一品牌,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和建设水平;在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上,重点发展先进碳材料、医疗器械、科技金融和高端商务服务,创建成国家产城融合创新示范区;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上,加快推进西太湖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建设,争取在2015年授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王友东强调,园区作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中具有常州特色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生态宜居示范区,将紧紧围绕“产城融合、科技驱动、金融创新”的理念,采用一流的规划设计,彰显一流的产业特色,形成一流的产业集聚,建设一流的产业平台,引进一流的金融服务,拥有一流的人才支撑,加快建成世界知名、国内龙头的碳科技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标准质量中心、研发制造中心、人才培育中心和应用示范交流中心,成为引领长三角未来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