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招商网-常州投资项目综合信息平台
English | 日本語 | RSS订阅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投资常州 > 正文

调整对外贸易政策 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作者: 来源:常州日报 日期:2011-11-09 人气: 标签:
                      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引发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地区间的合作加强。这种形势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十一五”时期的“六个必须”原则: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面对这些新的要求和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对外贸易政策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推动国家整体目标的实现和整体战略的实施。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中国建立新的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意味着中国要从过度依赖资金、自然和环境资源投入的扩张实现增长,转向更多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来获取经济增长。

  今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将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将对世界产生极重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实现了科学发展,才可能实现对内的“和谐发展”和对外的“和平发展”。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系列挑战,我们只有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到将外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还要做到充分发挥我国固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和发掘动态的竞争优势。

  加快出口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应该继续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科技兴贸”战略,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全面提升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扩大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支持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发展以技术外包为代表的服务贸易。形成以技术为核心的质量效益型增长模式。

  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优化产业和贸易结构

  目前我国出口产品在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不高。预计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外贸增长速度都将高于GDP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切实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高科技自主品牌是实现中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环节。要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实现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明确的政策导向。重视技术创新投入,提高研发水平、积累技术专利,鼓励企业创造知名品牌,扶持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建立海外营销渠道。延伸加工贸易上游研发和零部件、下游服务业的产业链,将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高的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中。形成适度增长、梯度合理、经济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商品和服务贸易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迟缓,外贸的迅速增长主要是靠数量扩张实现。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其意义不仅在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又在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将带动整个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果我们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与发展中国家形成错位竞争,我国的发展空间就会更为广阔。既能避免低层次竞争,减少摩擦,又能够有效实现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三、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明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后发优势和经济赶超战略,缺乏科技创新能力是无法实现的,而没有政府坚强而有效的引导,也是无法实现的。我国已经进入经济起飞阶段,正朝技术创新阶段前进,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是加快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主要措施应包括以下方面: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支持,提高全民族的科技创新意识;加强贸易政策、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鼓励企业成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主体;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紧迫感,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建立军民结合的科技体制,将军工技术向民用技术转移;完善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坚决打击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对外贸易的发展要能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将科技创新作为改善我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主要内在力量,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四、完善制度建设,加快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我们要加快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改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特别是要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强化对市场主体的服务,改善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焕发企业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转变政府职能应解决和处理好三个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政府与管理经济的关系。减少政府对企业微观活动的干预,充分发挥企业竞争主体的作用;加大政府对市场环境的治理,维护企业的正当权利,创造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依法行政,规范和界定政府的权力和义务,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完善法律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有效竞争机制的形成,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制度上保障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五、从保护转向鼓励竞争,并进一步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根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应该是制定具体政策措施,鼓励竞争机制的发育和完善,把企业和市场纳入国际国内竞争体系当中,通过有效竞争逐步提高其竞争力。

  长期以来,通过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对国内市场提供保护是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措施。其结果是国内企业和市场严重缺乏竞争机制,整个国民经济处于低效率的运行状态。随着关税的降低和各种行政性垄断的逐步减少,国内外企业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我国的外贸政策应从保护企业转为鼓励竞争,以实现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和社会有限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转移,严厉制止和打击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鼓励我国具备到海外投资的实力的企业 “走出去”,是新形势下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要想培育出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就必须走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经受磨练,以提高我国商品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和产业国际化的程度,逐步建立我国的国际经营体系和国际生产体系,形成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和生产要素全球配置的发展格局,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明确政策导向,改善政府服务环境,在政策上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培育中国的跨国企业,实现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六、结束语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是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照这个部署,我国将用100年左右的时间,走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用了200多年走完的路程。从中国现在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趋势看,这个任务是完全能够提前实现的。2004年,我国人均国民产值达到1000美元,西方国家用了100多年的时间达到的水平,我国仅用了二十多年。世界银行专家说:“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10月15日第七届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开幕式上表示,我国将用15年时间,把GDP提高到40000亿美元左右,人均GDP提高到3000美元左右。在这一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将加速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对外贸易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我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融合度将显著提升,对世界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力大幅增强,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效应将进一步显现,经济发展将日趋向国际规则靠拢,贸易管理方式将进一步规范。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外贸易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程。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崛起的世纪,这一过程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我国的发展目标,“和平崛起”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中国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区域合作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还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以一个繁荣的、和平的、倍受尊重的大国的形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