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观,常州工业经济的重镇,新型工业领域的明星。 在当前实体经济普受国际金融风波引发的经济危机冲击时,遥观的企业家们则表现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叫板挑战的风貌,以充满自信的斗志、饱藏智慧的对策,再一次在逆境中创造了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奇迹。在困难面前,遥观镇依旧信心十足,并且自加压力,主动将上级年初下达的220亿产销目标加码到250亿,继续保持30%以上增长。 上周,来自江苏省环保、经贸、发改等部门的官员,现场考察了新长海玻纤制品有限公司的企业自制氧系统。 有心人算了一笔账:改用自制氧替代其他燃料,每天可节省3万元,全年可节省1200万。他们投入300多万元建设的污水处理系统,已经完全实现了“污水—清洁处理—回收使用”的内部良性循环。董事长杨国文说,用于氧站建设的1200万元投入,当年就可收回。而在水费上,每年至少也可节省12万元。 重要的还不仅于此。经节能改造后,企业的污染排放大大减少,基本满足了“绿色生态生产”的要求,此举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高度肯定。 遥观镇工业公司总经理徐生伟向介绍,近期全镇企业广泛推行“新长海”节能、减排、增效做法。徐生伟的观点是:越是宏观形势吃紧,越要变革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降低成本,首先要在降低能耗上盘出个‘明白账’”。 而杨国文算的另一本账是,“往大里说,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从长远看,现在越来越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往那种‘靠高能耗拼高产出’的日子将不复存在。不管形势再严峻,把‘新长海’建成全球最大玻纤新材料基地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 徐生伟认为,遥观的企业家善于审时度势,快速反应,变被动为主动。直至今年初夏,遥观156家工业企业的海外销量,依旧占全镇总产销的80%以上。才短短三四个月,企业家们就及时完成了市场营销格局的调整。目前,这些企业已经把近50%的产销定位布局到国内市场。 在当前全球经济危局下,市场和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但遥观工业经济的产销与效益仍然保持着30%以上的可观增幅。 俞金坤,今创集团董事长,遥观镇商会会长。他说,“危机时,往往也是投入的最佳机遇。”他认为,在这关键时刻,许多企业忙于“保命”,无暇顾及未来。有眼光、有实力的企业,就是要在这当口抢先投入,占领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为危机后的“回暖”与“复苏”夯实跨越基础。 在研发上,今创集团每年投入3000万元左右经费。早在2005年,今创集团就投入1750万元实施轨道车辆新型内装复合材料科技攻关项目,经反复试验,攻克重重难关,终于在2006年使新型内装复合材料在重庆单轨车辆中成功使用,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标准。 有效的科研投入,带来的不仅是单个项目的效益,市场的连锁带动更为可观。 “今创”投入巨大财力、人力的高海拔车载供电系统,在青藏铁路的成功投用,不仅创造了上亿元的市场,更为企业承接大项目提供了更成熟的经验和价值无法估量的市场美誉度:继轨道车辆屏蔽门系统去年投放上海地铁9号线后,两个多月前,又获得了2012年奥运会伦敦地铁内装总价近8000万美元的总包订单。 “新长海”董事长杨国文满怀信心地告诉,虽然猝然而至的风暴让企业多少有些不适,但“新长海”今年投入4500万元用于新产品开发的决心不变。 杨国文所说的新产品,在国际玻纤家族中属于最新的替代升级品种。这条全国最大的玻纤薄毡生产线,创造了国内同类生产线车速最快、幅宽最宽、单产最高的新记录。 下半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合作伙伴试探杨国文的投入信心是否有动摇,杨国文只回复了8个字:计划不变,步伐加快。 上月,首批10个集装箱的新产品已经发往美国。“这还远远不够,”销售人员说,“到明年这个时候,将达到每月发50个柜的规模。” 土生土长的徐生伟是“老遥观”,跟企业打了几十年交道。他觉得,当前这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变数很多,但遥观的企业家们能够做到处变不惊,除了“变革营销手段与模式、变革企业的传统生产方式”,更多的则表现出“创新投入的决心不变、市场占领的信心不变、狠抓产品质量的恒心不变”。 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突变,令人们普遍感到完成今年原定任务的难度加大。而遥观镇在困难面前信心依旧十足,重担在肩自加压力,主动将上级年初下达的220亿产销目标加码到250亿,继续保持30%以上增长。 前10个月统计显示,遥观镇的加码目标正按分解的时序进度运行。采访时,34家超亿元的企业家们精神焕发,满怀信心地说:遥观镇今年实现250亿目标不成问题。 近观遥观,你会发现:充满自信的遥观人,“以‘变’应变、以‘不变’应变”的对策改变着发展命运,危难时刻始终应付自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