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戴埠历史悠久,宋元时称之为“举善镇”,俗称戴埠,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东面与宜兴市西渚镇、太华镇接壤,南面与安徽省广德县新杭镇毗邻,西与天目湖镇毗邻,北依溧城镇,是全国千家名镇、江苏百家名镇、苏浙皖三省边界的商埠重镇。全镇总面积162.99平方公里,人口5.22万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厚的物产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商埠繁茂。早在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所修《溧阳县志》就有“两渚镇戴埠之集最盛”和“戴埠之集,盛于他镇”的记载。 “十一五”期末戴埠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亿元,比“十五”期末的8.06亿元增长了86.2%,年均增长13%;财政收入从“十五”期末的0.54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1.35亿元,增长了151.2%,年均增长20%;一般预算收入从“十五”期末的2444万元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7000万元,增长了183.3%,年均增长24%;农民人均收入从“十五”期末的5655元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11575元,增长了104.7%,年均增长15%。 戴埠镇交通便捷,104国道、241省道、宁杭城际铁路、宁杭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溧戴观光大道贯穿至市区,宁杭城际铁路火车站距集镇仅8公里,凭借溧戴大河过境之便和众多港口码头的有利条件,戴埠镇水运能力超强,800吨位运输船只可直通芜太运河,距戴埠200公里内有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4个国际机场。 近年来,戴埠经济突飞猛进,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至2010年底,全镇拥有以机械制造、精密铸锻、电子设备、合成材料、轻纺服装等产业为主的各类企业30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25家。形成了向城区外围辐射的镇工业集中区和机械工业产业园等两大产业区。产业区以先进装备制造业、机械制造业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以机械装备制造为龙头的产业链,目前区内已形成成套机械设备、热处理、金属表面处理、电镀中心、污水处理、模具、冲压、锻造、锻打、物流、机械外加工中心和机械配套大市场等配套产业。2010年戴埠镇工业纳税销售超过23亿元,同比增47%。 国家AAAA级风景区—南山竹海坐落于戴埠最南端的8万亩翠竹之中,吴楚农耕文化园、翠谷庄园等一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AAA级景区星罗棋布,总投资3亿元的天目御水温泉,于2009年10月黄金周前正式向游客开放。在未来的旅游规划中,戴埠将以山、水、竹、寿、泉为基础,作好生态旅游开发的文章。 戴埠镇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高起点规划的新镇区建设如火如荼,文化广场、商业步行街、居民小区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省重点高中、职高、市第三人民医院均座落于新镇区,市各部门均在镇区设有办事机构,投资环境优越。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稳定,市场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经济领先发展的工业旅游新镇正在加快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