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招商网-常州投资项目综合信息平台
English | 日本語 | RSS订阅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对外投资 > 对外投资研究 > 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与商业银行实施“走出去”战略

作者:admin 来源:金融时报 日期:2012-07-02 人气: 标签:

  近些年,人民币国际化一直是业界争议的焦点,持续高增长形成的强大经济实力与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极不相称,由此形成的共识是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改革国际金融秩序,参与要素资源的全球分配,促进国际贸易以及降低巨额外汇风险。

  在国际金融形势和货币体系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中国庞大的商业银行体系显然难以独善其身,要借此千载难逢的时机,真正开启银行业国际化进程。从大量的国际经验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和商业银行国际化将会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下,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将得到重塑,业绩表现、竞争力、市场化程度和开放程度将得到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人民币国际化将通过构建人民币投资与回流渠道,发展在岸和离岸中心,促进商业银行加快海外战略步伐,在国际人民币市场的基础上更充分地开展跨国经营。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全球人民币清算银行,积极承担起人民币国际结算职能,推广跨境人民币业务,将有助于人民币成为国际资产定价和国际贸易结算的基础性货币,进而从根本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

  就现阶段而言,人民币国际化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开放资产账户,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产生利弊参杂的影响,也将深刻变革中国商业银行未来管理和经营的模式,是商业银行体系在人民币国际化舞台上面临的主要挑战。二是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商业银行作为跨境人民币业务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创新业务服务中外企业跨境贸易与投资,构建实质的人民币境内外双向流动渠道,沟通在岸和离岸市场。同时,商业银行也需要思考推广跨境人民币业务对既有经营和管理机制的冲击,结合当前实际探索形成最优的业务模式,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和商业银行国际化双重任务的前提下,确保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冲击在可控范围之内。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将导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境外人民币FDI的需求大幅上升,进一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迈向国际化经营的持续驱动力。国际化商业银行的经验表明,在国际化初始阶段一直都伴随有大规模具备真实投资背景的资本流动,包括本国对外投资和FDI相关的资本回流。日益增长的海外投资和贸易需求将促使商业银行快速建立一定数量的海外分支,实现网络的规模经济。同时,一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规模和范围与该国市场规模、该国在国际贸易和资本市场占据的份额都呈显著正相关。简而言之,较高的经济开放程度是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的基础和动力。澳洲的金融体系发展历程是研究经济开放对商业银行国际化影响的极好案例。从一战前到上世纪80年代末,澳洲商业银行的海外资产比重从23%上升至超过60%,而资产分布变化的背景正是澳洲企业的国际业务由过去有限的海外贸易转变为大量对外投资,同时澳元逐步成为国际交易最频繁的货币之一,进而存在大量的澳元FDI。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澳洲商业银行的海外资产在地区间的分配也出现大幅变化,英国和欧洲地区的资产份额从90%大幅下滑至41%,而日本和亚洲新兴市场的资产份额则从几乎零上升至50%以上。这些都表明经济开放程度或者说海外投资对于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路径有显著的影响。

  近些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0年新增对外直接投资额超过688亿美元,是2003年28.5亿美元的24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7%。同期银行业的海外资产也翻了一番,截至2010年底达到1693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银行的海外资产占比达到23.4%,居商业银行首位,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我国强劲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与银行业不断增长的海外资产密切相关,可以论证一个观点,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将提升对银行海外业务的需求,从而促使本土商业银行国际化,通过成立分支机构或海外并购等方式完善全球化网络,而最终的体现是银行业海外资产的迅猛增长。同时,我国正着力完善海外人民币回流的多种渠道,试行人民币FDI等多项措施,都将成为商业银行国际化的长期基础。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人民币FDI等业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充分利用海外机构吸纳人民币回流,开辟海外金融服务市场,实现更广更深层面的国际化。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将促进人民币离岸和在岸两个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一方面,伦敦、纽约和东京等金融中心的发展史证明,在岸中心的发展与该国货币的国际化息息相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开启就必然要求发展以上海为代表的人民币在岸中心,核心任务则是发展金融机构。由于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体作用,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商业银行成为在岸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所在。在岸金融中心形成货币市场基础利率和市场汇率,搭建了成熟的同业拆借市场,作为人民币全球资产定价中心、交易中心和产品创新中心。在人民币启动国际化之后,必然将本土商业银行与国际金融机构和境外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围绕人民币相关的产品和流通渠道开展业务合作,实现经营在地理范围上的相互渗透。同时,在制度层面上,发达的人民币在岸中心有助于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有利于积聚高端人才,进而提高金融创新的程度,缩短人民币产品创新周期,也就提升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为国际化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建设离岸金融中心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要求,将促使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离岸金融中心对商业银行国际化的促进效用非常明显,上世纪70年代美国商业银行开启国际化经营的前提正是国内资本管制导致伦敦成为全球最大美元离岸交易市场。为直接进入欧洲美元市场,美国的商业银行开始在伦敦建立分支机构或收购当地银行,成为国际化的第一步。以目前的发展趋势,我国的GDP最有可能超过美国,经济基本面上来说人民币是最有潜力成为全球性储备、定价和结算的候选货币,因此从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到银行国际化方面,最应当借鉴美国的经验。可以预见,当我国建立起伦敦和香港等多处离岸金融市场后,为避免当前监管给本国商业银行在离岸业务方面带来束缚,我国政府很有可能给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以更宽松的政策甚至某些监管的豁免,保证商业银行的海外经营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资金杠杆作用,更便捷地吸收和回流人民币以及更广泛地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

  跨境人民币业务与商业银行国际化

  考虑到跨境人民币业务有利于人民币成为国际资产定价和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有助于境外人民币市场的形成,我国于2009年7月提出关于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的意见,作为开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这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提供了重大机遇,成为创新国际业务的平台。实际上,近些年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已经获得重大发展,2011年全年结算总量超过2万亿元规模,预计五年后将达到3.5万亿元,届时人民币跨境流动将对国内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结算业务与由此产生的可观的本外币沉淀将显著加大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力度。我国商业银行将逐步变为全球人民币清算银行,在扩大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适时启动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以及上海等城市开展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等货币国际化举措方面承担实际结算职能。

  跨境人民币业务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一是跨境人民币业务带来更广的业务范围,衍生出收益可观的新中间业务,包括融资、理财和国际信贷等,将扩大我国商业银行在境外的影响力。二是有助于改进我国商业银行对国际客户的服务能力,积累国际经验,提高人均国际信贷余额、私营经济信贷比重和海外资产比重等业务国际化指标,最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全球竞争力。三是人民币境内外双向流动的实现将活跃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和境内外银行间人民币拆借业务等。

  商业银行推广跨境人民币业务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通过人民币购售开放、人民币贸易融资和人民币跨境直投等业务试点,境外人民币市场将逐渐活跃,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流通性极大增强。从周边国家和经贸往来频繁的地区开始,人民币将迈入稳步的区域化步骤,为未来的国际化提供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借助于我国世界第二大期货市场的优势,以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推动国际大宗商品的人民币定价,在未来适当时间推动国际资产的人民币定价,都将在更高层面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探索最优的业务模式,并注重衍生风险的管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盈利空间狭窄且存在一定的损失。自身汇兑业务收入将随着结算比例提升而不断减少,按监管规定核实企业的投资和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可能带来操作性风险。针对这些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更好地拓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第一,积极拓展“代理行”模式中的境外清算代理。目前试点的两种中,显然“代理行”的范围更广,将成为跨境人民币结算主要依赖的模式。目前中资银行的海外机构非常有限,需要通过拓展境外代理关系和授信协议来弥补。因为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程度直接取决于代理清算网络的广度和深度。第二,培育、挖掘境内和境外的潜在客户。对于资信水平高、业务需求强的境内试点企业,应帮助其熟悉了解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便利和优势,激发和挖掘潜在的业务机会;对境外企业而言,其结算需求将最终决定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应积极沟通,培育更大的业务需求,并尽早占领这块市场。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