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路
乌公路总长约70,000公里,基本为双车道公路。国家级公路连接所有商业中心城市。2004年中旬,首都坎帕拉北部21公里长环城路正式动工,这条环城路分4车道并建有立交桥。
乌公路承担了乌99%的客运和95%的货物运输。由于乌政府财政拮据,多年来对公路及其辅助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乌现有公路及城市道路状况普遍较差,严重制约其发挥效益且增加了货物运输成本。
二、 铁路
乌是内陆国,货物主要依靠公路及铁路。乌铁路总里程约1700公里,是上世纪初建设的东非铁路的一部分。乌铁路由国有乌干达铁路公司运营,主要运输乌经济非常依赖的石油等重要商品,但运力有限。由于客运长期亏损,乌于1998年中止了该项业务。乌铁路干线有称之为北方交通走廊的蒙巴萨-内罗毕-马巴拉-坎帕拉(Mombasa-Nairobi-Malaba-Kampala)和蒙巴萨-内罗毕-基苏姆-坎帕拉(Mombasa-Nairobi- Kisumu-Kampala)线,承揽着大部分铁路货物运输。2003年,这条铁路线运载进口货物约336,000吨,2005年为417,000吨。
三、空运
乌干达属内陆国,空中客运和货物运输对乌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但乌空运基础设施落后,机场少且使用效率低。乌现有一座大型国际机场,即恩德培国际机场,距首都坎帕拉约45公里,其年旅客运量约40万人次,年均货物吞吐量28600吨。在乌阿鲁阿等5座城市还建有可起降轻型飞机的小型机场。
1962年10月独立后,乌政府即建立国有乌干达航空公司(AIR UGANDA),承担空中运输,其中,货物运输主要以鲜花、蔬菜、鱼、水果等为主,但运力有限。上世纪90年代,由于乌财政无力负担及实行私有化等原因,乌干达航空公司宣告破产,2007年再次重新运营,主要从事乌国内及至苏丹南、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周边国家短途航线服务。
四、水运
乌是内陆国,但乌境内拥有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大部分水域以及其他众多湖泊河流,素有"高原水乡"之称。但由于政府财力所限及投资不足,除维多利亚湖开通一条至坦桑尼亚货物运输线外,绝大多数湖泊及可通航河流水路运输未有效开发。发展水路运输在乌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特别是开发维多利亚湖运输资源。因此,乌政府鼓励投资者来乌投资兴建码头、仓库等基础设施及参与后续水上运输经营。
五、通信
近年乌通讯状况有了很大改观,通讯业在萨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电信:1996年乌政府实施电信业私有化改造以来,乌电信业呈快速、多样化发展。1997年初,乌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约400户和5000户,现已猛增至21万户和450万户。
据乌有关部门统计,乌经营电信业务的企业近70家,其中从事国内电话、传真业务42家,网络服务12家,寻呼业务2家。MTN、UTL、ZAIN和WARID四家公司实力最强,经营范围覆盖国际电话、传真、移动通讯及网络服务各个领域,并获得在乌从事卫星通讯专营权。
互联网:随着近年乌国内信息和通讯技术迅速发展,乌互联网业也取得较快进步,以MTN为龙头的乌国内互联网交换点已经建立,其它网络服务公司也正加大投资,改进服务质量,降低上网费用,以吸引更多用户。根据乌通讯委员会统计,乌现有网络服务公司12家,网络用户100,000多个。但由于对网络开发投入有限、上网费用较高、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和缺乏相关培训等原因,乌互联网使用率尚处在较低水平。
邮政与无线通讯:乌只有一家国营邮政局,经营国际、国内信函和包裹发送和邮寄业务,也开展EMS、DHL快递业务。从事国际范围快递业务的公司5家,东非范围内快递业务公司1家,国内范围快递业务公司4家。
乌政府对无线通讯管理比较宽松,私人可在境内架设电台,也可开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目前,乌境内经批准注册的对讲台770家,私人调频电台(面向公众)100家,私人电视台19家,私人电台(不面向公众)15家,这些电台和电视台运营主要依靠广告收入。
六、电力
乌干达水电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大部分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乌全国电力供应水平极低,截至目前,全国只有9%人口使用乌国家电网电力,而农村人口使用比例更低,只有3%。另外1%人口使用发电机、太阳能等替代能源。乌目前电力使用比例,民用占48%,商业24%,工业27%及照明1%。乌白天电力需求约260MW,晚间则升至370MW,而乌电网供应总量约265MW,电力需求缺口105MW。由于乌国内电力供应不足,对其工业及商业发展产生影响,生产也受到制约。在乌发电总量中,153MW为水利发电,102MW为火电,另有10MW从肯尼亚进口。但乌也出口少量电力至坦桑尼亚,总量约5M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