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招商网-常州投资项目综合信息平台
English | 日本語 | RSS订阅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对外投资 > 对外投资研究 > 正文

专家为“走出去”企业把脉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12-06-20 人气: 标签:

2000年中国首次将“走出去”定为一项国家战略,12年过去了,我国“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如何提高“走出去”的质量和成功率也成为了企业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对此,专家认为,企业要想走出国门,雄厚的实力、准确的定位、利好的政策三大因素缺一不可。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认为,按照中国的现状,国内企业尤其是中低端企业在面临新的挑战和应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市场时,首先必须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不能一味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要做专做优。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裴长洪:总体来讲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对于企业来讲的话,我们不能指望国家再采取前两年类似于四万亿投资这种刺激,强烈的经济刺激,这个可能性是不大的。国家目前采取应对经济下行的预调微调措施,能够多大程度上帮到你这个企业的忙,也不能预期太高。我的意思是,企业自己的梦靠自己圆,别人都救不了。

低成本、劳动力密集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弱化,企业急需转型升级。多数人把目光投向资本替代、技术替代时,裴长洪却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企业现有条件下,没有大笔钱搞投资,应该想着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制造“良品”。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裴长洪:这时候你的谈判地位就发生了改变。所以高端、低端往往是辩证的,从品牌商来讲它是高端,你是贴牌加工生产者,你是低端。但是如果你做得最好最优,你可以不要他,你去贴别人。别人只有贴了你才能显出他品牌的价值,这时候你就不是低端了,你就变成了高端。但是问题在我们的企业往往不是做得最好最优,因此我们往往处在真正低端的位置。

此外,长期的定位错误也让很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道路上吃了大亏。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间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马光远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二十多年,虽然中间出现了吉利并购沃尔沃后年营业收入大幅度增长的成功案例,但绝大多数的并购均以失败告终,其中中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不调查、不算账是主要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间投资研究中心主任 马光远:我们讲走出去的时候,你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要走出去。第二,你走出去是干什么的。你能不能赚钱,你有没有做功课,你有没有了解,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果说这些你都没有搞清楚的话,你说这个钱多,你烧得慌,那是可以。否则的话,我想这不叫并购,这不叫海外并购,也不叫真的走出去。

同时,他也告诫民营企业,在自身条件尚未成熟之前,不要轻易尝试海外并购,也不要轻易进入垄断领域,而是应该先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部分建设性领域,找寻新的发展机遇。有了坚强的实力后盾、准确的市场定位外,缺乏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也会让“走出去”变得异常艰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所长 任兴洲: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客观上讲,我们前面走出去的企业成功率并不是特别高,当然我们有试水的问题,我们对国外情况不了解,没有一定的预警机制和应急的处理机制,也是我们企业达不到目的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这方面需要国家和行业协会、商会等,为他们做这方面的服务。

除此之外,简化企业境外投资审批手续、给予金融保险方面的支持、建立对外产业投资基金、在政府的引导下吸纳民资进行境外股权并购等都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新华社浙江分社记者王菁婧 孔令杭)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