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做好考察前期准备。从网站等搜集查阅有关资料,有的放矢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当地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相关行业投资情况等;投资考察组应由经贸、法律等专业人员组成;考察内容应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经营环境、人文环境、财务条件、社区条件、环保条件、办事程序、水电气供应、通讯、运输便利程度、劳动力资源、用工限制与成本、对社区应承担的责任、对环境树木、水土保护的要求等。例如:波兰农耕地改为建筑用地很难,投资房地产时要特别注意房地产的所有权,且应提前落实日后能否获得建筑许可。
应设法寻求当地投资促进机构的帮助,并与政府部门、海关、税务等取得联系。
适应法律环境的复杂性。波兰转轨和入盟后,法律体系变动较大,对许多法律进行了修订。中国企业首先应该注意法律环境问题,切记不仅要按波兰法律办事,还要遵守欧盟相关法律法规,并应密切关注当地法律变动情况。重大投资项目最好在当地聘请资深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处理所有与法律相关的事宜。
务必选准选好合作伙伴。实践表明,选准选好合作伙伴至关重要,可采用通行的核查表方式就对方的情况逐项进行深入细致核实,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诚信、资信、财务及技术状况、人员素质及构成、管理能力、公共关系资源、沟通交流能力、合作分享精神等等。
适当调整优惠政策期望。理论上讲,根据波政府投资鼓励政策,对投资超过一定金额和创造就业岗位达到一定数量的项目将给予政府资助,但须经欧委会批准。有可能获得资助的领域为汽车、电子、飞机制造、生物工程、现代化服务、科研等。但从实际操作看,雇佣失业人员的资助、地方税费优惠以及员工培训资助等优惠政策均非自动获得,申请条件繁多,很难得到优惠。此外,获得资助项目的撤资程序、手续等要比未获得资助的复杂、繁琐。我企业应详细了解波优惠政策相关条件,适当调整期望值,科学进行成本核算。
合理有效控制工资成本。波兰的工薪成本主要包括净工资和社保基金两部分,其中社保基金约占工资总额的1/3。当地工会对工薪、社保基金等待遇要求很高。我企业到波兰投资要了解当地劳动法关于工资和社保基金的具体规定,仔细核算工资成本。
商签合同条款严谨完整。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等明确各方的责权利,特别要注意质量、技术规格、财务条款、支出方式以及争端解决等条款。对一些关键词或容易产生不同解释或容易引起异议的词,合同中最好做出定义,尽可能避免日后出现麻烦和纠纷。
严格遵守投资有关规定。投资项目要符合当地发展规划、投资政策、环保要求等,按规定履行有关投资程序和手续,不要规避政府管理和有关规定。例如:投资合作企业每年需根据工种不同安排员工进行体检,否则,一旦被查出无健康证明会遇到麻烦。
切实做好企业注册准备。在波投资起始阶段最大的困难是公司注册文件繁多,注册程序复杂,审批时间较长。我企业要全面了解波关于外国投资注册相关法律,聘请专业律师协助办理注册事宜。要正确选择公司形式和营业范围,备齐所需文件,履行相关程序。注册所需签名文件必须由企业负责人亲自签署,我国内常用的个人印章在波兰被视为无效签名。
依法守法做好经营管理。选派懂业务、素质高、善管理、能公关及具有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经营管理人员负责业务,提高精细化管理素养和项目管理水平。务必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等,做到依法经营、守法经营。帐务要按时由独立的会计事务所审计,不作假账,不逃税偷税漏税。可考虑聘请懂业务、外语熟练的律师做常年法律顾问。
提高投资合作的软实力。由于历史、文化、语言、传统和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及合作双方的想法、目标与做法也可能不尽相同,我企业在当地投资合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避免或减少在与政府、社区打交道和与外方合作中出现信息不畅、关系不顺、矛盾误会等情况,我人员需要不断提高和具备相应的能力,其中包括培育公共关系资源的能力、与外方和当地政府及社区及时有效交往、沟通、协调、融洽相处的能力和技能、技巧、在项目管理方面驾驭与外方合作的能力等等。
重要的是,我企业要在社会文化方面下些功夫,了解当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习俗等,注重语言、文化、心理等方面的软实力建设,不断加深理解和积极适应当地的要求与习惯做法,本着相互尊重、和谐相处、互利共赢的原则,从历史、社会、文化及心理等方面妥善把握,从容应对当地的各种问题,以更宽容的心态对待日常的交流沟通及与外方伙伴的合作,并切实履行当地社会责任、国家、企业、个人形象塑造责任。 |